6月4日,我省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簡稱“生豬保險”)**單在松滋誕生,隨后受到養殖戶“追捧”。3個多月時間,我省生豬價格保險投保數量已居全國首位。
養殖戶:跌怕了,投保熱情高漲
8月29日,位于大冶的湖北鑫東生態農業養殖有限公司老總曹洪俊拿到了5000頭生豬的保險保單,滿臉喜悅,這也是大冶投保***多的一單。
“價格保險對我們養殖大戶是件大好事!”養殖經理黃智鵬介紹,公司年出欄生豬約1.6萬頭。疫病風險、玉米飼料上漲等因素,生豬價格難以預測。往年養殖利潤在200萬-300萬元,今年前8個月已經虧損59萬元。“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保險雖然只能賠償部分損失,但是分散了養殖風險。”
“上了一定規模的養殖戶,投保都比較積極。”大冶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勝文說。
44歲的女豬倌程文玉2009年開始辦豬場,年出欄3000頭,她這次也參保1000頭,“有個保險安心,現在的生豬價格周期完全摸不著規律。”
畜牧部門:補貼資金不足有些無奈
截至8月底,大冶投保達到27300頭。“今年是**年,主要是嘗試,本來全市計劃控制在25000頭左右。”當地畜牧部門介紹,實際情況超出了計劃,投保養殖戶還在緩慢增加。
為什么要控制投保數量?多個縣市畜牧部門告訴記者,實屬無奈之舉。目前,保費中政府出資部分主要是生豬調出大縣資金,如果都用于補貼生豬保險,那么用于其他方面的資金則會大大縮水。“生豬保險是個好事,我們也想讓養殖戶受益,但如果政府沒有其他資金的扶持,只靠這部分資金,確實壓力不小。”
保險公司:希望政府給予更多支持
中國平安財險湖北分公司表示,“養殖戶投保熱情超出了我們的預想。按這個趨勢,預計年底能保到100萬頭。”
現在生豬保險方案中的期限是一年。一些養殖戶建議,生豬出欄周期一般在180天,按半年一保,更加合理。
平安公司坦言,今年只是試點。“價格保險對于農民來講,也是新事物。為了便于推廣和操作,所以保險品種較為單一,往后將更加多樣化。”
但平安公司也認為,“生豬保險要想長期推下去,還得加大政府的投入,減輕農民的負擔,進一步降低農民出資的保費。”
專家:引入多個保險主體充分競爭
華中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陶建平認為,生豬保險屬于市場價值性保險,保險公司操作上很容易,農民獲賠付也便捷。
他認為,這實際上為養殖戶確立了一個***低收益水平,讓養殖戶的退出、進入不會過于頻繁,從而從宏觀上穩定了生豬生產與供給。
但他建議,應該引進多家保險公司參與競爭,讓保險市場健康運行。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