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未來隨著大商所交易規則的進一步完善,玉米淀粉期貨和玉米期權等新品種的推出,市場各方對玉米期貨再度活躍翹首以待。
玉米收儲政策進退兩難
記者日前跟隨大商所玉米考察團,對遼寧、吉林兩省的玉米主產區進行了實地調研。今年遼吉兩省各地玉米長勢差異較大,受干旱影響,整體產量有所減少,但預計對市場的影響不會很大。目前來看,影響后期玉米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還是國家政策。市場人士認為,玉米收儲政策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未來玉米也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市場避險需求必將大大增加。
遼吉兩省減產
難改玉米供需結構
玉米考察團從長春出發,北至松原,南及錦州,途經榆樹、阜新、沈陽、四平等數十個市縣。從各地了解的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多年未見的旱情影響,多個地區玉米單產有所下降。整體來看,東部傳統的玉米種植黃金地帶受旱情影響較小,中西部產區旱情的嚴重程度自西向東遞減,呈現出“西部重、東部輕”的分布格局。
據了解,在遼寧、吉林受災較為嚴重的地區,入伏以后基本無雨,而這個時期恰恰是玉米的拔節、吐絲、灌漿的關鍵階段,干旱直接影響到玉米的質量。農安、德惠等地在8月玉米授粉期還遭遇冰雹,玉米的個頭受到一定影響。德惠市布海鎮的農民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七至九月都沒怎么下雨,小玉米較往年明顯增多,大概要減產兩成”。
據了解,因受旱情影響程度不一,各地的玉米長勢參差不齊。從考察采樣數據來看,遼寧受旱情影響更為明顯。長春周邊南至沈陽這一區域的東部是傳統的玉米種植黃金地帶,玉米產量和質量都優于其他地區,今年這部分地區受旱情影響不大。受影響較大的集中在西部區域,這些地方此前并非玉米主要種植區,而是以種植雜糧為主。中國玉米網研發部經理王寶全預計,今年吉林玉米大概減產15%,遼寧省減產20%,這明顯低于之前市場預計的減產三成。
遼吉玉米減產對國內供需有何影響呢?近年來,全球玉米逐漸供大于求,國內玉米也呈現需求疲弱、供應增加的態勢。為了保護農民利益,確保糧食安全,近幾年國內玉米收儲力度不減,截至今年4月底,東北地區臨儲玉米收購總量近7000萬噸。“國家臨儲收購的大量庫存仍未被消化,干旱對玉米價格的刺激只是暫時的。玉米供大于求的狀態短期難以改變,加之今年黑龍江玉米豐收對沖掉一部分減產量,國內玉米年度供需結構基本不會改變。”王寶全分析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東北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增加較為明顯,水稻改種玉米、花生改種玉米現象比較常見。阜新、錦州等地基本都是種植玉米,替代作物不多。改種明顯的地區如吉林龍潭區艾屯村,當地水稻種植面積原先占七成,今年有一成改種玉米。長嶺部分地區花生改種玉米較多,今年玉米播種面積略有增加,前郭縣的萬寶山村由花生改種玉米的田地有三成。
市場各方謹慎
買方或成主導力量
根據走訪了解,遼寧和吉林兩省大部分農戶仍延續以往的售糧習慣,看價賣糧。相對而言,吉林地好糧優,農民也更傾向于留著糧食,等水分低一些再賣好價錢。有的農戶表示會在春節后售糧,有的計劃留糧到明年二三月,甚至要留到五六月。四平市梨樹縣的一位農民向記者表示,“我們周圍大都賣干糧,一般留到五一前后出售,那個時候價格會高一些”。在遼寧地區走訪的大部分農民表示“賣糧時間不定,看價錢好就賣”。
各地農民普遍反映夏季旱情嚴重,玉米減產預期較強,農民估算玉米減產兩三成。“前期媒體對旱情的持續報道,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部分農民的減產預期。新糧大量上市初期,農民很可能會挺價惜售。”中國玉米網信息研發中心的張容博認為。
據了解,農民手中的玉米通常會經過多個貿易商層層流轉,貿易商可以說是玉米市場***活躍的參與群體,他們根據市場行情確定買賣方向和時機,對現貨價格的漲跌***為敏感。
吉林舒蘭市的一位貿易商預計,舒蘭地區今年玉米不會減產,由于去年玉米遭遇風災,今年有增產的可能,新糧上市后很可能價格會回落。因為當前尚有1000多噸陳玉米未賣,該貿易商還沒確定收購計劃,打算先觀望一陣。
松原市田家糧庫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去年一方面市場形勢不好,另一方面臨儲收購力度很大,周邊80%—90%的糧源都歸于臨儲,其他企業糧食收購量、貿易量明顯減少。他表示,在今年周邊玉米產量相對正常的情況下,也傾向于先觀望。王寶全則認為,東北地區去年大部分玉米歸于臨儲,玉米價格隨后的上漲讓貿易商只能望而興嘆。據他了解的情況,今年貿易商也許會更積極主動。
? ? ? ? 玉米消費的重要領域深加工企業今年收糧意愿如何呢?據了解,近兩年玉米深加工行業的利潤水平始終未見起色,淀粉、酒精加工利潤低,產能上升幅度有限,工業消費對玉米價格上漲的支撐力度不足。中糧生化能源榆樹分公司采購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由于近期淀粉和飼料價格均有下降,僅靠新上的葡萄糖項目增加效益,公司整體上還是傾向于保本經營。為了控制價格波動風險,公司玉米庫存不超過一個半月。他預計,新糧上市后價格較陳糧有一定優勢,計劃***遲12月底,即臨儲啟動前***一批新糧。目前已確定的開秤價格在去年2100元/噸的基礎上漲50元/噸,收糧意愿相比去年同期更為強烈。
今年畜禽存欄量低迷,***飼料消費需求,雙節過后飼料生產又面臨季節性放緩。期貨日報記者走訪的遼中地區一家大型飼料廠今年原料整體用量萎縮30%,但在近期有所回升。據該廠銷售部負責人介紹,今年當地玉米產量與去年持平,且基本在9月中旬就收獲了。該廠9月初以來已經開始使用新玉米生產,主要是趁著農民玉米可以直銷至廠房,如果是11月以后再采購,就要聯系貿易商。目前該飼料廠玉米庫存量不大,基本隨采隨用。鑒于國內新糧10月之后開始大量上市,該負責人認為短期市場供應較為充裕,并不急需采購。
從走訪了解來看,目前國內玉米消費量增長緩慢,前兩年的價格波動令加工企業采購偏向謹慎,且代儲意愿仍然強烈,控制風險仍是企業的首要任務。
收儲使價格“僵化”
期貨市場受束縛
據了解,玉米臨儲政策出臺后,之前的市場定價機制由此發生變化,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轉為由國家政策主導。多年的臨儲收購導致國內玉米市場流動性減弱,價格波幅逐漸收窄,就連***為活躍的貿易商“倒買倒賣”的積極性也大大降低。吉林兩位貿易商反映稱,國家收儲之后,中小型的貿易商一般都傾向于把多數好糧交給中儲糧,以穩定的價格鎖住收益,只有少部分會運到港口參與貿易。
現貨市場價格的“僵化”也影響到期貨市場。受臨儲政策影響,玉米期貨從交投活躍轉為波瀾不驚。除了臨儲政策外,進一步完善玉米期貨合約和規則以提高市場流動性,也受到市場關注。比如擴大交割庫的分布區域以提高企業參與期貨的熱情、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及盡快推出期權工具等。
在考察沿途,玉米收成受旱情影響不一,***嚴重的地區幾近顆粒無收。由于農民的風險意識普遍不強,這些損失只能有農民自己承擔。有少數農民買過保險或得到政府補助,但是據他們介紹,保險或補貼一畝地***多能賠兩三百元,跟損失比起來微乎其微,意義不大。“由于知識水平所限,農民控制風險的能力有限,普及玉米期貨等風控措施需要有國家、企業等牽頭。”張容博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記者在采訪了解到,“糧食銀行”業務正發揮著給農民收成上保險的作用。據中糧生化能源榆樹分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公司結合玉米期貨套保,開展了新型“糧食銀行”業務試點。12月底之前農民可以先跟企業簽訂協議,將糧食送到企業倉庫,在隨后的6個月內,農民可以自由選擇買賣時間。如果結算日市場價格低于送糧日價格,企業可補貼每噸10元。從實際效果來看,該項業務使農民的收入有一定的保障。與此同時,企業也可以減輕現金流壓力,保障加工糧源供給,還能通過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交易,將價格波動風險轉移出去,企業和農戶由此得到雙贏。
相對于“小打小鬧”的農民來說,貿易商以及加工企業更需要在市場風云變幻中利用避險工具。由于產業鏈較長,深加工企業面臨著原料價格、產品價格波動以及政策調控等諸多風險。記者發現,相關企業參與期貨意愿比較強烈,不少正在申請期貨交割庫資格。
東北地區是全國***主要的玉米產區,2004年玉米期貨恢復之時,為體現期現貨基本匹配的交割庫設置原則,玉米期貨的交割庫設于該地區。隨著玉米期現貨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形成三地區八家交割倉庫的布局。近年來東北玉米種植區域不斷擴展,東北企業也希望交割庫向產銷區延伸,以方便企業交割,提高避險效率。一家加工企業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這兩年來他們一直在向大商所申請期貨交割庫資格,目前已經取得較大進展。“雖然在期貨市場企業無需通過交割就可以達到風險對沖的目的,但便利的交割能給企業更多安全感,不用擔心***交割等問題。而且如果能在玉米產區直接交割,企業經營就會更加靈活。”他說道。
大商所相關人士此前表示,正在研究進一步擴大玉米交割區域,滿足更多實體企業的訴求,在管理模式上研究采用集團式交割庫管理。大型企業集團可以將具有權屬關系的企業作為其下屬交割庫,通過集團交割倉庫交割的玉米倉單,可一定限度內在集團的任一倉庫流轉提貨。另外,不具備上述條件的企業可以某港口或其他現有交割庫為核心(主體庫),通過協議方式成為延伸庫區,由此擴大交割區域。
目前市場對玉米未來開展目標價格補貼的預期較強。業內人士認為,執行7年的玉米收儲政策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巨大的儲備量需要高額的存儲成本,且臨儲收購直接形成了與生產企業爭糧的局面,影響了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
相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大豆和棉花開始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使得這兩個品種向市場化方向邁進一步,市場活躍度也明顯提高,玉米市場也可以推行類似的政策。當市場機制重拾價格形成的主動權,參與玉米期貨避險的需求必將大大增加。未來隨著大商所交易規則的進一步完善,玉米淀粉期貨和玉米期權等新品種的推出,市場各方對玉米期貨再度活躍翹首以待。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