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養豬企業,幾年前的互聯網+、環保限養,眼前的非洲豬瘟等,每一件事都在助推著這個行業以***之速度發生著蛻變。中小規模養殖戶不斷退出,大型集團日子也不好過:一邊是急速擴張,一邊是資金鏈問題頻頻爆出。豬到底還能不能養,該怎么養?
***近兩年,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幾乎全部跟養豬占上了邊,各種智慧養豬產品或者大腦紛紛上市,讓養豬人眼花繚亂,唯恐錯過了一次技術***。一向高大上的高科技企業怎么一夜之間都瞄向了***傳統的農牧業?總結幾家公司的策略,他們大多并不是真正自己去養豬,而是搞跨界、產業互聯網、智能應用,希望用互聯網和AI撬動農牧業這個萬億規模的傳統產業。
我們拋開眼花繚亂的高科技,回歸到養豬的本質:要想養豬能賺到錢,那就要用***低的成本,生產出盡可能多的豬肉。這是***樸素的道理,所有高科技也都應該是圍繞這一點去做文章。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不管是豬臉識別,還是各種大腦,對養豬行業總歸是件好事,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表示歡迎,也希望憑借這些互聯網巨頭們雄厚的研發實力和影響力,推進養豬行業的進步,至少在公眾認知上,不再以為養豬是一個很土很落后的產業。總結歷史我們也很容易發現,顛覆一個行業的力量往往來自于外部,從而使這個行業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比如2018年中國的口香糖銷量同比降低了30%,分析原因,結果他的競爭對手居然是微信,因為人們在超市結賬的時候不再看身邊的柜臺了,而是都在刷朋友圈。
不過就目前而言,基于我國大多數養豬企業和從業者的整體現代化水平還偏低,我認為目前出現的這些新技術,和大多數的養豬人關系都不太大。我們需要去關注了解新技術的出現,但等到具體產品成熟落地時再使用,也不會晚。
一項新技術從誕生到可以成熟應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應該理性分析、謹慎應用。也許Gartner曲線能夠解釋清楚這一問題。Gartner曲線將一項技術從胚胎萌芽,到茁壯成長劃分為5個不同的時期,即:技術誕生期、期望過高期、泡沫幻滅期、緩慢爬坡期、穩步增長期。作為新技術應用方(養豬企業),我們在第四甚至第五階段開始嘗試也許是試錯成本***低、收貨***大的。
現在比較火的智能化與農業的結合還處于第二階段的期望過高期,真正能落地推廣的成熟產品還比較少。而對農牧企業來說,信息技術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已經處在Gartner曲線的第五階段,如何考慮信息技術帶來的紅利,才是廣大中國養豬企業們所需要思考的。
1936年,英國數學家A.M.Turing發明圖靈機,為現代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做了理論上的準備。沒錯,據說喬布斯就是為了紀念吃了一口毒蘋果身亡的圖靈,才設計出了蘋果公司的logo。1957年,IBM設計出世界上**個計算機硬盤。1975年,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為牛郎星開發了世界上**套標準的微電腦軟件Basic,并創辦了Microsoft公司。2018年,全世界已經有40億網民,世界十大科技公司中(依次是: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臉書、阿里巴巴、騰訊、三星、思科、英特爾),主營業務幾乎全部與IT緊密相關。
在農業企業管理軟件這個細分領域,真正的王者卻是另外一家并不為外界所熟知的法國企業——ISAGRI,愛思農。我們借機來了解一下這家成立于1983年的行業隱形***是如何憑一己之力推動歐洲農業信息化進程的。
與后來影響全球企業信息化變革的IT企業一樣,愛思農也成立于八十年代——1983年,而甲骨文成立于1977年、SAP成立于1972年、用友成立于1988年、金蝶成立于1993年。1980年,正在加拿大留學的法國人Savalle正準備回家繼承家里的農場,到家后發現其兄弟已經繼承了其農場,年輕的Savalle就去法國博韋農學院當了一名講師。正是在這期間,他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讓農民通過電腦來管理他們的農場。在當時計算機非常大,而且一臺電腦的價格差不多能買一輛新車。但Savalle還是義無反顧的辭去了教師的職務,和另外兩名聯合創始人一起在一間車庫里創辦了ISAGRI—愛思農。
法國是一個典型的發達國家,大西洋的波瀾壯闊與地中海的浪漫氣息造就了法國人浪漫又不失嚴謹的性格。不到七千萬的人口為世界輸送了許多知名品牌,其中包括中國人熟知的空客、家樂福、米其林、白蘭地、道達爾、雷諾以及LV、Dior、Cartier、Chanel、歐萊雅等數不盡的***品與化妝品。
其實,法國不但在航天技術、葡萄酒、化妝品等方面***全球,更是歐洲**農業大國。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占世界市場的11%。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法國從化學農業轉到“理性農業”,通過實現由小農經濟占主導的傳統農業向以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良種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農業轉變之后,法國一舉成為能夠與美國比肩的農業大國。在法國,要想從事農業經營農場,必須先要獲得農業***證書,否則連當農民的資格都沒有。
在這樣的背景下,愛思農公司迅速成長壯大,不到十年時間已經成為法國***大的農業軟件公司。到了1991年,愛思農開始了國際化戰略,在西班牙成立了**年海外分公司;到了2018年,愛思農已經是一家在12個國家擁有52家分公司、1600名員工的國家化企業,并成為全球遙遙***的農業軟件提供商,以及歐洲第三大財務軟件提供商。某種程度上,愛思農在過去幾十年大大推動了歐洲農業信息化的進程。
2018年5月份,愛思農創始人Savalle先生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并把大中華地區養豬行業列為集團未來5年***發展的市場。當年,愛思農控股了在中國養豬信息化領域的知名企業——北京銀合,后者成立于2008年,是國內***早為養豬企業提供一整套ERP管理系統的企業。
雙方合資之后,新公司的產品線涵蓋了集團化養豬企業、中小規模豬場、公司+農戶放養企業、豬場服務企業等不同規模與模式的客戶,產品方案設計軟件產品與定制化開發、物聯網集成、信息化咨詢服務于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相信愛思農銀合也將結合36年來全球農牧企業的信息化經驗與中國本土企業需求于一體,推動中國養豬業從養豬大國向養豬強國邁進。
互聯網、智慧農業、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闊空間給了我們足夠的想象力。在生物安全問題依然嚴峻的現實情況下,數字***的浪潮又讓企業家感受到了***的焦慮與機遇。
焦慮,是因為誰都明白,全新的商業格局和規則正在形成。謹慎,是因為誰都不知道,前面的道路究竟是機會還是陷阱,后方的陣地是否還足夠安穩。
此時此刻,對核心趨勢前線情報的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誰能早日撥開迷霧,找對節奏,誰能早走一步,少錯一點,誰就能在未來的商業格局中占據優勢。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