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斷奶前需不需要給哺乳母豬和仔豬更多的自由一直是頗具爭議的話題。這會造成更高的生產成本嗎?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科研中心為此研究了多窩群養系統與單窩定位系統相比的優點與缺點。本文根據“新型多窩群養系統與傳統單窩定位系統對9周齡前仔豬的影響”和“群養系統:母豬、仔豬和育肥豬分析”兩篇文章撰寫而成。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養豬生產的定位飼養一直是具有爭議的話題。推動母豬在妊娠期享有更多自由的福利主義已經顯著提升了全球各國群養妊娠母豬的數量,但它并沒有止步,還在繼續發展。如今,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給予母豬哺乳期自由這一理念正在被推廣。
可以理解的是,對于給予動物更多自由這一趨勢很多人都抱有疑惑。例如,該如何避免動物間的沖撞和打斗,以及這些動物福利是否都要通過提高生產成本才能實現呢?
多窩群養系統
***近,一種名為“多窩群養”(ML)的生產系統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這一“哺乳-斷奶”階段的生產單元可以為母豬和仔豬提供更多的自由。
2015年中期公布了一項***新的,由Sofie van Nieuwamerongen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學者在Sterksel生豬研發中心進行的試驗。試驗的目的是量化比較ML系統和傳統的單窩定位(SL)系統下母豬和仔豬的生產性能。依照豬的天性,ML系統中設置了2.4 x 3.0 米的分娩欄(5個中的任1個)容納母豬自由地進行分娩。每個分娩欄采用5片麻袋作為筑巢材料。母豬的社會結構保證了每頭母豬使用的公共區域(分為躺臥區、采食區和排泄區)面積大小恒定。僅在分娩前后,母豬會被鎖在自己的分娩欄中。從1周齡起,5窩仔豬可以自由使用公共區域來進行接觸,從而促進其社會化發展,除此之外,仔豬還可以通過在公共區域學習母豬和其他仔豬來盡早開食。4周齡斷奶后,ML系統下的仔豬將轉入保育舍,開始40頭一組的群養(每頭豬占地0.42平方米)。
試驗方法
多窩群養系統一共進行了5輪評價。每一輪中,任選5頭妊娠母豬隨機組成一個ML系統,另外5頭組成5個SL系統。這兩種情況下,通過人為調整仔豬個數讓每頭母豬哺乳的仔豬初始數量是一致的。斷奶后,兩種情況分別從4窩中每窩挑選10頭健康的仔豬,盡可能做到相同性別的數量一致。對照組的斷奶仔豬分4組,每組10只來飼養。
動物們將被進行***的評估。其中,母豬在體重、采食量、產活仔數、患病率四方面進行打分;仔豬在體重,獸醫治療,患病率、行為表現和血液記錄方面打分;育肥豬則根據體重、采食量、獸醫治療、胴體品質等要素打分。
試驗結果
試驗組中,有一些結果是相同的,在這種情況下,ML系統并沒有表現出任何好或壞的影響。比如對母豬而言,體重和背膘損失是一致的;對仔豬而言,斷奶前后的攻擊行為無顯著差異。斷奶后死亡率、獸醫治療的仔豬數量、生長性能和屠宰質量上的結果也一樣。
正如預期的那樣,研?咳嗽被狗⑾至薓L系統的幾個負面影響。多窩群養系統母豬的飼料供應量要高于單窩定位系統。研究者們解釋到,這可能是由于仔豬會進入料槽所致,但也可能是因為運動較多的母豬需要更高的維持需要,從而采食量更高引起的。
此外, ML母豬比SL母豬發生了更多的乳頭病變,這可能與(低水平的)交叉哺乳有關。***后,正如預測的,ML母豬比SL母豬的斷奶前死亡率較高(每窩3.2頭與每窩1.5頭相比),這主要是由于母豬在分娩后的**天擠壓造成的,與欠佳的產仔欄布局有關。
正面影響
有趣的是,盡管如此,ML系統還是有許多正面影響的。例如,ML系統飼養的仔豬確實擁有較高的采食量和斷奶后日增重,受腹瀉的影響也較小。換言之,ML飼養模式給仔豬提供了更好的斷奶前到斷奶后的過渡。
行為觀察表明,ML系統的仔豬在斷奶前和斷奶后不被管束的行為頻率較低。斷奶前的水平是在ML仔豬每小時1.4次、SL仔豬每小時3.6次咀嚼對身體各部分(尾巴和耳朵)的行為。ML仔豬在2周齡就表現出更多的飼料定向行為。此外,ML仔豬斷奶后游戲行為的頻率更高,為每小時4.0次,而SL仔豬為每小時2.8次,雖然這些數字并沒有顯著的差別。這些都是社會行為發展中福利及相關要求的重要標志。
結論
ML系統能為仔豬在斷奶前后提供更好的過渡,提高了動物福利和生產水平。經濟效益方面的評估還在進行。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