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有一次回家,聽好多鄉親父老們都在討論養豬的事情,說我們村王大爺去年養豬賺了不少錢,大家也都計劃著去養豬發家的事情。聽到這事,我不也是搞農技的嗎,馬上我就來勁了,趕緊飛奔到王大爺家,討教養豬穩賺不虧的技巧。這種好事情我覺得必須讓更多人知道,因此我把王大爺分享的幾招都記錄了下來。下面我就分享給大家,讓養殖戶們都能夠賺錢,辛苦付出的努力可不能白費了。
王大爺投資2萬多元建起豬舍,一次購買了400頭仔豬,搞起了規模養豬。雖然當時行情低迷,但他刻苦鉆研科學飼養技術,400頭商品豬上市后,凈賺4萬多元。隨后,王大爺追加投資,擴大豬舍,很快把養豬的規模擴大到700頭。
王大爺說養豬穩賺不虧,妙招有三:
一是選良種飼養。現在,外地市場尤其是上海市場,瘦肉率高的商品豬價高俏銷,每50公斤總要高出三五十元,高出的部分就是凈賺的利潤。王大爺說,如東縣推廣長皮梅、長大梅兩個雜交組合,屬于瘦肉型品種,所以,飼養這兩個品種的豬,只要飼喂科學,就能達到理想的效益。
二是仔豬飼養要劃算。現在不少飼養母豬的農戶認為賣仔豬劃算,1個月的仔豬六七公斤重,能賣到120 元左右,算算賬也確實賺了不少。其實,這僅僅賺了小頭,利潤空間蕞大的時候恰恰是六七公斤往后,雖然飼養上有難度,但只要把握住飼料和溫度,并且把消毒防病工作做到家,就不會出現意外。同時,要注意不要把豬養得過大,一般掌握在80-90公斤上市蕞好,豬越大脂肪沉積越多,拉到外地市場就不吃香了。
三是瞄準市場。王大爺說,他每年僅養一批豬,掌握在年初買豬,六七月份賣豬,即使行情再好,下半年他也從不養豬。主要是上半年溫度適宜養豬,而且到高溫時豬剛好脫手,那個時候北方豬上不了市,南方豬價必然上漲,歷年都是這樣,即使豬價處于低潮期也是如此。王大爺秋天不養豬主要是考慮溫度高、易發病,再說到年底肥豬大量涌市,雖說能賺點,但效益并不十分理想。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