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常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可分為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兩種。
(1)直接接觸傳播是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參與下,傳染源與健康動物直接接觸,如交配、咬傷等而發生傳染病的方式。豬以直接接觸為主要傳染途徑的疫病,具代表性的是狂犬病,通常只有被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并隨著唾液將狂犬病病毒帶進傷口,才有可能引起發病。這種以直接接觸而傳播的傳染病,其流行特點是一個接一個地發生,形成明顯的鎖鏈狀。這種方式使疾病的傳播受到***,一般不易造成廣泛流行。(2)間接接觸傳播一般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傳播。
①經空氣(飛沫、塵埃)傳播某些傳染病病豬的呼吸道內含有大量的病原體,當病豬咳嗽、噴嚏和呼吸時,隨飛沫散布于空氣中,大滴的飛沫迅速落地,微小的飛沫在適宜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能在空氣中漂浮數小時,當健康豬吸入飛沫后,可以引起感染。這類疾病有豬氣喘病、流行性感冒和接觸性傳染性胸膜肺炎等。某些在外界生存力較強的病原體,如結核桿菌、炭疽桿菌、丹毒桿菌及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等,從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排出,或從處理不當的尸體上散布在地面和環境中,干燥后隨灰塵一道漂浮于空氣中,當易感豬吸入后可受感染。
在一個清潔、干燥、光亮、溫暖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飛沫漂浮的時間較短,其中的病原體死亡較快,不利于疫病的傳播;而在潮濕、污臟、陰暗、低溫和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則飛沫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較長,有利于疫病的傳播。規模化養豬場由于豬群密集,經空氣傳播是一個主要途徑。②經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傳播對以消化道為主要侵入途徑的傳染病有重要意義,即通常所說的“病從口入”。易感豬采食了被傳染源的分泌物、排出物和病畜尸體及其流出物污染了的飼料、飼草和水源,可以引起感染。以消化道為主要侵入門戶的傳染病很多,如豬瘟、口蹄疫、副傷寒、豬丹毒、豬痢疾、仔豬黃痢和白痢等。③經污染的土壤傳播隨病畜的排泄物或其尸體一起落入土壤中而且能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如炭疽、破傷風等病菌,可形成抵抗力很強的芽孢;豬丹毒桿菌和結核桿菌雖不能形成芽孢,但對干燥、***等環境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能在土壤中生存較長的時間。因此,對于能通過污染土壤而傳播的傳染病,要特別注意對這類病畜的排泄物所污染的環境、物體和尸體的處理,防止病原體落入土壤,以免形成性的疫源地,其后患無窮。④經活的媒介物傳播。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