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年一輪的“豬周期”已不再明顯,養殖利潤高峰期,每頭賺200元至700元,低谷期,每頭折本200元至400元。“生豬價格在5.4元/斤上下徘徊,一頭豬出欄要折本三四百塊錢?!苯?,山東單縣生豬養殖戶季寶金對筆者說。
許多養殖戶還記得,2013年春節前豬價走低,歷經2014年的“寒冬”,2015年依然“寒氣”未盡。
養豬進入“新常態”,養殖戶將何去何從?
調查表明,2014年1月初至4月中旬,我市生豬價格連續16周持續下降,4月中旬降至***低點,之后價格開始回升,至5月中旬,價格連漲4周,之后平穩回落,6月中旬開始上漲。臨近春節,生豬價格不漲反跌。春節前是豬肉銷售高峰期,大量養殖戶價格預期較高,存有惜售和觀望心理,該出欄的不出欄,造成“壓欄”,豬場存欄量大,市場供大于求。
此后生豬價格一路下跌,4月中旬跌至“冰點價”每市斤不足5元,比當年***高下跌了34%,豬糧價低至紅色預警域,養殖戶每頭生豬虧損300元左右。雖然國家啟動了6.5萬噸的豬肉冷凍儲備,但相比全國每年的豬肉總產量,還是杯水車薪,收儲的規模仍明顯不足。表現在市場上就是生豬供應量有增無減,豬肉供大于求,價格繼續低位運行。
5月下旬,我市生豬價格平穩回落,7月下旬每市斤6.5元。***人士稱,由于當時段豬肉消費仍處于傳統淡季,不具備豬價***恢復上漲的動力。從全國來看,生豬存欄比較穩定、年出欄7億余頭,規?;B殖的出欄量比重大幅攀升,但同時,利潤被壓縮、盈利微弱。采訪中聽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養殖戶養了十幾頭豬,悉心喂養,成本下降,多年來未賠錢。但數百頭的規模養殖場,幾乎都賠本。
據悉,國外生豬價格并不高,但利潤不低,原因是生產和管理水平高,關鍵在良種。長期追求數量型發展,忽視對種豬遺傳性能的改良,造成了目前種豬遺傳性能低下、***種豬供應不足。我們當地年更新需要的種豬有60%以上依靠外調,正陷入引種—維持—退回—再引種的不良循環。如此,一是造成種豬質量良莠不齊,其次帶來極大生物安全隱患,再是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不足16頭,嚴重制約了生豬產業發展。
一位退出養殖業的“大戶”告訴筆者,隨著消費結構的調整和規?;l展的推進,豬肉的供給已基本滿足需求,有的年份會出現供大于求。
2013年春節前走入低谷的生豬價格,到今天的徘徊不前,足已說明產業效益在下降,“豬周期”已不再明顯,生豬產業進入一個新的調整期,一味追求規模增長的數量型發展方式很難再延續。在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型的過程中,種豬質量成為發展的“關鍵詞”。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