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正方:母豬存欄、生豬存欄均跌至歷史低位,未來豬價必定有一段長期盈利期。中小散戶加速退出,應該可以補欄。
反方:宏觀經濟低迷,豬肉消費需求減弱;環保壓力增大,中小散戶階段性補欄、壓欄、淘汰風險仍大;養豬盈利水平減小,不補欄。
***近,各地外三元生豬每斤在6.5元—6.9元之間,比一個月前上漲了1元左右。在經歷了有史以來虧損***嚴重、持續時間***長的一次“豬周期”后,豬價終于出現反彈,進入不賺不虧區間。
引人注目的是,這10多天來,生豬價格每天小幅上調,市場上關于豬源減少、豬價將持續上揚的看法占了優勢,很多養殖戶摩拳擦掌,準備擴大養殖規模,以期彌補過去三年的虧損。
補欄積極性高漲
蘇北地區***大的仔豬生產基地——沭陽縣龍廟鎮千禧養豬場負責人徐先生對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感觸很深:“1月份的仔豬價格每公斤只有14元左右,現在已經上漲到22元了。”他說,仔豬價格走向是養殖戶補欄情況的晴雨表,“從這幾天的情況來看,仔豬價格還有上漲可能。”
養殖戶想擴大養殖規模的一個重要依據是3月份全國4000個監測點生豬存欄信息。據統計,截至2015年3月,全國生豬總存欄下降至3.87億頭,同比減少10.7%,環比減少0.7%;能繁母豬存欄同比減少15.3%,環比減少1.7%。
行情仍存在不確定因素
但是,迄今為止沒有權威機構給出一個數據或一道警戒線:存欄生豬和能繁母豬究竟多少,才能確保養殖戶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換句話說,即使能繁母豬數量減少了 15%,那么究竟有沒有減少到位呢?這一點現在還是模糊的。如果僅僅憑著短時間的價格波動,就一窩蜂補欄,用不了多久生豬價格又會下跌,因此,越到這個時候越要理性。
“我們公司的養殖規模是年出欄生豬2萬頭,現在存欄生豬只有6000頭,但由于未來市場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不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對養豬心有余悸的是位于靖江市馬橋鎮的華順養殖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劉玉英說:“今年出欄了1000頭,還有500頭左右打算***近出欄。賣完后打算改行了。”
不過,阜寧縣林牧漁業局副局長劉滿昌,對生豬市場比較樂觀,他說,前段時間各地縮減生豬養殖規模的信息持續不斷傳來,如浙江嘉興8萬農戶退出“養豬圈”;福建要求今年生豬出欄總量要嚴格控制在2000萬頭以下,比去年少300多萬頭……這會導致生豬供應量減少。他預計,未來一年甚至一年半的生豬價格都有可能上揚,但即使如此,他也建議養殖戶們不要盲目跟進補欄,“前段時間有幾個已經轉行的養殖戶找到我,問能不能重操舊業養豬,我就說***好不要回來。”
及時離開是理智選擇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有大量工商企業進入生豬養殖領域,他們的資金實力雄厚,虧得起。但農戶就不同了,尤其是中小養殖戶。未來幾年生豬養殖業將繼續洗牌,養殖規模在100頭以上、3000頭以下的中小養殖戶將繼續被“驅離”,實際上,目前生豬養殖產能過剩之所以有所緩解,主要就因為中小養殖戶的離場。
“我不建議中小養殖戶補欄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在與屠宰加工企業的博弈中基本沒有話語權,因此,贏的概率很低。”劉滿昌說,中小養殖戶所不知道的一個事實是,這幾年來,生豬價格話語權其實一直操縱在幾家大型屠宰加工企業手中,這些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庫容,在豬價偏低時大量購進,即使市場上生豬供應量減少,由于庫存充足,他們在價格上也不會輕易松口。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小養殖戶撤出生豬養殖領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實際上,這些年來,養豬已經不能成為農民增收副業,中小養殖戶及時離開是理智選擇。”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