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是指原來位于腹腔中的臟器如腸、網膜、膀胱、子宮等由腹壁損傷所形成的破裂空或異常擴大的天然空而脫出到皮下或其他的解剖腔內形成的囊狀結構。疝由疝孔、疝囊、疝環和內容物所構成。
疝內容物不充滿時,可由疝孔推送還納于腹腔,這通常稱之為可復性疝。因疝空過小、疝內容物較多,或疝內容物與疝囊粘連,其疝內容物不能還納于腹腔內叫不可復性疝,或稱嵌頓性疝。先天性疝多見于豬,臍疝又屬較為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疝。 一般是先天性的,有一定的遺傳性。另外,因仔豬便秘或激烈跳躍使腹壓劇增,可能引起后天性臍疝,或使原有不明顯的臍疝加劇而明顯化。病豬精神、食欲及大小便通常表現正常。但若疝孔發生不可復性,還納困難時,則會表現嚴重的癥狀,如精神食欲較差,嘔吐、腹痛、無大小便等。用手觸摸或還納疝內容物時,通常可還納入腹腔,此時壓迫的手指可明顯感知疝孔或疝環的存在,用聽診器聽診凸出的疝部,有時能聽到腸蠕動音。只對疝孔較小的幼齡豬只適用。用刺激性藥物如95%酒精或碘溶液或10%-15%的氯化鈉溶液,在疝孔四周分點注射,每點注射3-5毫升,可引起疝孔四周組織發炎并瘢痕化,從而使疝孔重新閉合。
另外還可采取貼膠布治療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病豬停止喂食1-2頓,仰臥保定,使疝囊向上,洗凈患部,剃毛,待皮膚干燥后,將脫出的腸管納回腹腔,以一塊比患部大一倍的膠布,在患部貼牢即可,保持仔豬少運動,如膠布脫落可重貼。此法雖不需手術,但效果不夠理想。效果比較好,術前停食1-2頓,仰臥保定,患部剪毛,洗凈,消毒,術部用1%普魯卡因10-20毫升作浸潤麻醉。按無菌操作要求,對可復性疝,先切除疝囊,但不切開腹膜,將腹膜與疝內容物(有時內含網膜及腸管)還納入腹后,對疝孔進行紐扣狀或袋口縫合或結節縫合,對皮膚作結節縫合。當疝內容物與疝囊粘連時,應小心切開疝囊,仔細剝離,防止損傷腸管。切開疝囊若發現腸管已壞死,應截除壞死腸段,用腸管吻合術。手術完成后,病豬應保持清潔衛生,盡量少活動,并飼以易消化之食物。術后7-10天拆線。轉載聲明:本文源自豬病通,轉載請注明出處。自免責聲明:凡本公眾號注明“來源”的文章作品均轉載相關媒體或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使用,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